1、专业背景信息
答:南京财经大学源于1956年国家粮食部成立的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组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21年入选博士点授权单位。学校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2600余人,专任教师近1300人,学校拥有“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本科专业49个。学校重点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大学科专业群,加速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65年粮食专业人才培养历史,为行业累计输送5000余名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稳步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早毕业生毕业年份为2001年,连续培养至今。
专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变化如下:
1956年国家粮食部设立南京粮食学校粮食加工、粮油储藏和仓厂建筑专业;
1996年在上述粮食类专业基础上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997年正式招生;
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
201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201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
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最主要贡献的“农业科学”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2020年,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上,与江苏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江苏省粮食集团等共建现代粮食工程与营养健康产业学院,并于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面向粮食行业的省级重点产业学院。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本专业每4年更新一次培养方案。按照学校规定,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培养需求进行适当修订。目前,2020、2021级本科生执行2020版专业培养方案(2021年修订),2016~2019级本科生执行2016版专业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
本专业面向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聚焦江苏区域农产品的资源特色与产业优势,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专业知识扎实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具有解决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创业能力及领导能力;
目标2:掌握食品工程领域的工程理论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知识;
目标3: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和运用所学知识对食品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且能对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评价;
目标4:能够在食品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品质控制、检验检疫、营销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后五年内能达到技术骨干或中层领导。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作用
答: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食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食品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以什么方式让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知道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招生宣传:宣传册、宣讲课堂、校园开放日等。
(2)入学教育:新生专业教育、迎新大会暨院长论坛、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子论坛、年级辅导员大会、安全教育大会、心理适应性讲座等。
(3)选课:班主任主题班会、班主任与高年级同学等答疑会。
(4)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专业认识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
(5)网络宣传:学院网页、 “专业认证”专栏等。
(6)专业认证宣传手册(学生版)。
5、“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毕业要求是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的达成支撑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6、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与性质
(1)50%左右考取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的研究生,继续从事食品专业的研究。
(2)45%在食品行业或与食品相关的行业工作。
(3)其他主要从事和食品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房地产、金融、计算机等。
7、如何衡量培养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行评估?
答:从教师、学生、学院和社会多角度进行,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8、如何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1)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专业认证评价小组对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是否满足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审核。在开展课程考试前,由专业认证评价小组指定专人对该门课程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作业、报告、设计等)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采用制订的《试题审核表》,由专业主任和教学院长在考试前按照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进行考试,保障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2)毕业后社会评价
评价方式:一是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直接发放调查问卷;二是利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交流等机会对其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社会评价信息的反馈与分析,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形成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
9、如何进行课程评价?
答:核心是根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和考核标准,考核的核心是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关键性的文件为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10、本次认证我们怎么做?
答:每门课程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根据毕业要求确定了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了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考核标准。部分主干课程按照认证要求进行了课程达成度评价、课程质量评价表。
11、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科技创新平台?
答: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食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细则及实践学分管理办法》,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本科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江苏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学院设有“食品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功能研究室,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加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同时,学院拥有鲜切蔬菜、罐头、面包、香肠、酸奶等多条生产线和葡萄酒鉴赏培训基地,可提供综合训练、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管理等实践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