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线上教学该走向何处?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人类社会发展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携手抗疫之时,大学作为创新教育重要载体,必须及时引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满足重大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的人才培养需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工程学科,如何有效开展线上实验教学,保障教学效果,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重点布局线上金课,专业课程在线教学多点开花
近年,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先后建设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等3门江苏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以及《食品化学》等多门校内SPOC课程,结合国内其他高校的慕课资源,解决了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在校接受课堂教学的困难,保障学院理论课程全面实现线上教学。
2. 积极整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原来如此简单
实验教学占比食品专业课程学分的25%以上,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院在疫情期间积极整合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微生物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8门主干课程中浓缩果浆生产工艺、恒压过滤3D实验、菌株筛选、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等40余项核心课程试验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通过远程仿真实验实现交互式操作,显著提高实训课程的丰富性,帮助学生学习实验步骤,验证实验原理、掌握专业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实现疫情期间实践课程的全面线上教学。
3. 坚持粮食特色,打造国内一流线上教学品牌
依托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建成了粮食储运加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http://219.219.180.169/njcj),突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确保了疫情期间学生课堂教学和实验技能训练不中断。平台包括13个模块,涵盖了粮食清理、干燥、入库、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氮气储藏、大米加工、面粉加工、品质检测、安全检测等粮食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其中磷化氢环流熏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http://www.ilab-x.com/details?id=3199)。实验内容可以满足涉粮专业学生的基本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与在线开放课程的融合,将“教-学-练-考”融为一体,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资源共享,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云课堂的建设。疫情期间,实验教学平台免费向涉粮高校开放使用,使用超过1500人次,解决了工程专业线上实践教学的痛点问题,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同学们,让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起迎接战疫的最终胜利。夏叶成帷时,我们在南财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