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坚持传承粮工精神 用心铸就特色内涵——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访谈

发布时间 :2020-04-28文字 :校党委宣传部浏览量 :

 

编者按: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彰显特色、打造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重要使命,大幅提升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坚持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重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等学科,建设学科高原,逐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术骨干为主力的有机统一的学科矩阵,构建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

2020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学院积极谋划、抢抓机遇,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党委宣传部特此策划“院长访谈”专栏,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工作,邀请学院负责人,通过采访问答形式,为广大师生作深入解读。


1、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是什么?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2020年是学校“学科建设攻坚年”,是我校大力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特色最鲜明的学科之一,也是我校申报博士授权单位的支撑学科之一,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获批建设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过程中,本学科的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校在粮食行业的声誉度。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源于1956年国家粮食部建立的南京粮食学校“粮油储藏”专业,目前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应用化学等4个本科专业。粮食储藏与加工、粮食质量检验一直是学科的特色。面向粮食行业的人才培养优势突出,承担了粮油质量检验、粮食流通管理、粮食职业技能等行业培训任务,具有40余年的行业人才培训经验,人才培养呈现多元化,近年来培养出众多适应粮食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服务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2)扩大学校的国际学术知名度。多名学科带头人担任《Food Science & Nutrition》《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胡秋辉教授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高被引学者榜单。2019年,以食品学科为主要贡献的我校“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这是学校首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实现ESI学科榜单的零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3)增加学校排名的学科贡献度。本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有突出地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如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同时,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年均立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促进了学校和学科的科研事业发展。我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研究成果“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成果“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151-200名,全国排名第23名,科研成果和学科的声誉度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

2、能不能简单介绍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1)抓党建促发展,用心铸就食品科学与工程内涵与特色。一直以来,学院坚持和完善党政共同负责制,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规范完善学院党组织会议,健全学院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带头作用。经过60余年办学历程,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粮工精神,即“敦、勤、励、新”的学院精神,为本学科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培养了师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期间,学院通过抓党建工作,把全体师生思想观念统一到学科事业发展上来,将学科发展的危机感转化为内涵建设的动力,传承老一辈粮食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担当。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上,统一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上。

2)凝练学科建设方向,突出粮食行业特色,培育重大科研成果。目前,学科形成了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五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服务国家粮食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科研激励和培育,激发了学科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热情,产出了一批被国际认可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根据2019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数据显示,我校以食品学科为主的“农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余项,以项目主持单位或负责人先后牵头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0余项,立项科研总经费突破1亿元。学科在粮食绿色储藏、粮食质量安全、食用菌加工利用、菜籽蛋白利用、富硒功能农产品创制与加工利用等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在行业实现成果转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3)加大学科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的学科师资队伍。经过近十年的人才引进和培育,目前已拥有6个省级科研与教学团队,4个科研团队入选“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学团队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2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等省部级以上人才26人次。目前,学科师资梯队合理、积极上进,年轻有干劲,为学科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原始驱动力。

3、学科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是什么?如何为粮食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今后,本学科将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前沿,围绕粮食行业发展的战略技术需求,通过“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以粮食生态储藏、粮油质量安全控制、粮油营养与功能等科学技术问题研究为特色,逐步使本学科成为国内粮食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具体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建设学科师资队伍,备战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做好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继续引进或培育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实施“学科带头人+团队负责人”联合带动机制,培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2020年将重点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工作,通过分析国内相关食品学科建设发展形势,结合本学科自身发展现状,突出粮食行业特色,凝练重大标志性成果,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总结本学科博士点申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全力冲刺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新突破。

2)优化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跟经济新形势下的食品和粮食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修订、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支持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启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和国际认证工作。争取研究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资助资金,鼓励支持更多研究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深化国际办学和人文交流,强化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积极配合建设南京财经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学院,联合申报食品营养与健康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一步提升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3)强化学科粮食特色,面向粮食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前沿和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构建从“前沿研究-关键技术-产业服务”的全链条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强化对粮食行业的服务贡献。借助平台优势和行业优势,协助科技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服务地方政府、大型粮食集团开展决策建议和技术研发工作。主办学术创新会议,以国家粮食储运工程实验室、中加储粮生态研究中心等平台集聚海内外学者。举办粮食行业系统局长高级研修班、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按照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的要求,打造服务我国粮食行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