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年江苏省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25-07-17文字 :食工学院浏览量 :

 

  粮安天下,青春筑梦。7月16日,随着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闭营仪式的落幕,为期七天六晚的“青春守护中国粮”2025年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画上圆满句号。这场跨越镇江、杭州、南京三地的研学之旅,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筑梦未来”为主题,为近30名来自全国涉粮高校和中学的青年学子搭建起一座贯通粮食安全战略、科技创新实践与文化根脉传承的桥梁,让青少年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筑牢“科技兴粮”信念,厚植“守护粮安”情怀。

  本届夏令营由中国粮油学会悉心指导,江苏省粮油学会、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共同主办,联合主办,以跨地域、多维度的研学设计,为青年学子打开了一扇洞察粮食产业发展的全景之窗。

  镇江启幕:理论筑基立根,科技文化共融共生

  7月11日,夏令营在江苏科技大学拉开序幕。开营仪式上,中国粮油学会副秘书长魏然深情寄语营员:“期待你们用脚步丈量江南粮仓的丰饶,用智慧探索科技前沿的奥秘,用心灵感受文化根脉的厚重。”《智启食界 粮安天下》的专题讲座从“大食物观”视域解读科技创新对全球粮食安全体系的支撑,为营员们打开理论视野。在江苏省翰雅农场,营员们亲身体验物联网、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农业,让“有机种植”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植物敲染布包制作的非遗体验,更让大家在一敲一拓间,触摸到农耕文明与传统技艺的温度,理解“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更是文化传承。

  7月12日,中储粮镇江新区直属库则展现了“科技储粮”的硬核实力。恒温恒湿的储粮环境、智能化粮情监测系统,搭配前沿粮食质量检测技术,让营员们直观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守护,深刻领悟“大国粮仓 的战略意义。

  杭州续章:溯源文明根脉,古今智慧对话共鸣

  7月12日至14日,夏令营转场杭州,开启“历史溯源+科技探秘”双线研学。在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现代粮食产业学院)的中试车间里,营员们见证了“麦粒到佳酿”的蜕变:烘焙生产线的机械运转、鲜酿啤酒的味觉体验、果汁加工的参数调控,让课堂上的“食品工艺学原理”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

  临安博物馆的吴越文化展区,陶甗纹路里藏着先民对“吃饱”的向往;良渚博物院的碳化稻谷与遗址公园的万亩稻浪,诉说着人类与粮食相依的千年岁月。从远古“刀耕火种”到现代稻作文明,营员们在历史长河中读懂粮食对文明的塑造。

  仁和粮库的智能监测屏上,跳动的温湿度数据与AI粮情预测算法,与老粮库人讲述的“肩扛手搬”岁月形成鲜明对比。新老传承间,“粮食安全”的守护使命在代际对话中愈发清晰。

  南京收官:淬炼青春初心,使命担当扬帆启航

  7月15日至16日,夏令营最终站抵达南京。在溧水芝山村铜山战斗纪念广场上和抗大九分校,英烈“一手拿枪、一手拿书”的事迹,通过声光电技术与巨幅浮雕重现,让营员们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曹庄富硒生态园则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展现荒山变“国家级生态产业园”的蜕变;富硒农产品的采摘体验,让大家真切触摸到“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丰硕成果。营员们在采摘体验中品尝“绿色发展”的甘甜,更从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强基、青春科技赋能”的总结中,读懂“粮安与振兴”的深层关联——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青年力量是产业发展的引擎。

  7月16日的调研报告汇报会上,营员们围绕“科技重塑粮储体系”“良渚智慧对现代粮安的启示”等主题,用数据图表与实地影像交织的方式呈现研学成果。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心淼点评道:“你们的报告里有田野温度、科技精度,更有青年担当的厚度”。

  青春接力:以初心赴使命,让粮安梦照进未来

  闭营仪式上,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培安对营员们寄语:“要将夏令营中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成长历程,永葆好奇之心,持续探索粮食科技的奥秘;常怀感恩之情,践行爱粮节粮的生活理念;勇担时代之责,树立服务粮食事业的理想。”营员代表郑方圆的表态道出全体营员的心声:“我们将以青春之名,在‘科技兴粮’的赛道上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守护篇章。”

  从镇江的智慧农田到杭州的千年稻浪,从南京的红色课堂到营员们眼中闪耀的坚定光芒,这场夏令营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青年投身“科技兴粮”事业的起点。当青春力量与粮食安全的时代命题相遇,当创新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交融,必将书写出更多“青春守护中国粮”的动人篇章,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