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而储粮害虫防控是守护“大国粮仓”的重要环节。4月8日,我院“粮芯工坊”小队走进南京市觅秀街中学,为初二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粒粒无忧——储粮害虫科普教育新范式”实践课程。活动中,团队研发的3D打印储粮害虫实体模型首次亮相初中课堂,以沉浸式教学模式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为粮食安全教育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科技赋能,3D模型让害虫“触手可及”
“同学们,这些模型可不是普通玩具,它们是放大后的仿真储粮害虫!”课堂上,“粮芯工坊”团队同学展示了十余种3D打印模型,完整呈现了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谷蠹等常见害虫从成虫、幼虫到蛹的全生长阶段。模型精准复刻了昆虫的形态特征:米象标志性的“象鼻”头部、赤拟谷盗的棒槌状触角、锯谷盗体侧的锯齿结构……通过高精度建模与分层打印技术,原本肉眼难辨的微观细节跃然眼前。
“传统教学依赖图片、视频,学生难以理解害虫立体结构与危害机理。” 团队负责人介绍,3D 模型打破这一局限,让学生可通过触摸、观察甚至拆解,直观掌握害虫特征与防控要点,实现从平面认知到立体感知的跨越。

互动课堂,点燃科学探索热情
课程精心设计“模型传阅”“看图辨虫”等互动环节,其中“模型识别挑战”备受欢迎。学生们仔细观察害虫触角形状、体纹特征,并迅速抢答:“赤拟谷盗的触角像棒槌,锯谷盗身体边缘有锯齿!”准确回答赢得阵阵掌声。团队还借助害虫生命周期模型,生动演示了“米虫的一生”,引导同学们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对粮食的危害,强化“防虫于未然 的科学理念。

从实验室到课堂,科技守护“粒粒皆辛苦”
“粮芯工坊”团队队长表示,团队联合粮食储存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经多次研讨、反复优化,确保模型设计兼具科学性与教育性。“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抽象的粮食安全知识‘活起来’,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兴趣。”南京市觅秀街中学教师表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许多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计划开展家庭储粮防虫小实验。

未来,团队计划将3D模型、科普网站与IP形象结合,开发互动式科普工具包,并联合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推广这一创新模式,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粮食安全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技扎根少年心中。南财学子正以青春智慧,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