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我院在食工楼214室举办2023年第二期“学术沙龙”活动。蒋晓翼老师和董雪老师分别作了题为“可食用微生物作为皮克林结构模块的食品胶体体系构建”和“臭氧:一种提高粮食安全的绿色技术”的学术报告。学院院长助理陆颖健教授和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术沙龙由沈飞教授主持。
蒋晓翼老师首先从自己的留学经历出发,详细介绍了在哥本哈根大学读博的申报要求、培养模式和毕业要求,让大家对于国外博士的培养有了系统的认识。接着,蒋老师探讨了可食用微生物作为皮克林结构模块的食品胶体体系构建,发现微生物的表面化学修饰能有效调控菌体表面性质,从而影响其作为胶体颗粒的一系列物理化学行为,使其有潜力成为合适的皮克林颗粒稳定剂,以生产制备出多种高稳定性的胶体结构。
董雪老师先给大家分享了在澳洲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经历,重点解读了澳洲与欧洲留学读博在培养模式方面的不同。接着,针对目前粮食产业链中储粮害虫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臭氧杀虫机制的分析、进行臭氧对储粮害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等,提出臭氧是具有巨大开发应用前景的储粮保护剂,可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治以减少储粮损失,提高粮食安全。
随后,开展了主题为“科技奖申报如何布局”的头脑风暴研讨会。会议上,沈飞教授结合自己的科技奖项申报经历,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清楚做研究首先需要聚焦方向,在一个研究方向上不断地去积累成果;二是要有敢想敢干的意识,青年老师不要局限于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可以先从一些青年奖项开始,不断地去尝试;三是要学会团队协作,不能单打独斗,要拓宽思路,积极去跟本学院,外校以及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长期的布局意识。
最后,陆颖健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总结,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为参会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了探究、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促进我院教师以及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至此,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